基础教育研究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会
国际刊号:1002-3275
国内刊号:45-109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4433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及策略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只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很多教师只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孩子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大都只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集体幼儿面前进行小结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促进作用就比较小,不能很好地突出评价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忽略了对幼儿学习过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
  评价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挖掘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内在的一些潜力,从而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还有些教师对于幼儿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性评价。
  2.注重作品的效果,忽略幼儿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时,评价往往只注重作品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如注重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着色是否均匀,作品是否形象,能否体现技能技巧效果如何,画面是否丰富等。评价忽略了幼儿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没有能从孩子的情感出发去评价作品,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通过作品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失去一个通过评价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
  3.评价环节形式化,缺乏目的性
  很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都认为评价环节必不可少。但大都只是为了使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看上去更加严谨。在真正组织评价环节的时候太过于形式化,往往问幼儿“画得像不像”“谁画得最好看”等,幼儿也总围绕着“我画得好,你画得不好看”“我画得比你像”等来进行比较评价作品。缺乏了设置评价环节的目的性,最终导致评价目标产生偏差。
  4.评价标准成人化、单一化,失去艺术性
  艺术是需要创意和灵感的,幼儿期的孩子正是创意的萌发时期。他们会在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时,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月亮画成黑色的,把眼睛画成三角形,把树叶涂成紫色的等。出现这样的画面时,教师就会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作品。在对作品表面产生了疑问:你的月亮怎么是黑的?有三角形的眼睛吗?树叶怎么是紫色的呢?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些教师在评价标准上过于单一,与自己见解一致的就对,就是好作品,不相一致的就说作品不对、不好。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只求与老师一致或者只会临摹老师的范画,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与创造力,更失去了艺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特点:艺术性。
  5.评价语言缺少针对性、启发性与发展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评价语言主要问题表现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语言比较单调、不具体,如果是在评价中鼓励幼儿的,总是以“画得不错”“有进步”等语言,缺少针对性。如果在评价中引导幼儿的,则是以诸如“想想你在游乐场看到了什么”“女孩子是很漂亮的,给她穿花裙子吧”“你怎么没把树叶画成绿色的”“你是怎样帮助小朋友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有的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这样的评价指导基本上是无效指导。这类或抽象、或强加的语言都是缺少启发性与发展性的评价语言,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全程性
  例如,在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中,很多孩子只是将平时最常见的三角形屋顶的房子画几间就完成了,缺少创造性和想象力。这时教师如果在绘画过程中,及时评价有特点、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这样不但能开阔其他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应是伴随着教学并与之发生持续的相互作用的,即教学以评价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教师根据观察和评价调节教学,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2.注重评价环节的价值,体现评价的目的性
  对一次美术活动评价,必须结合具体目标来进行评价和分析,不能那么笼统,也不必面面俱到,避免空洞无物。教师还要根据幼儿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设置评价环节,而不是那么漫无目的地进行评价或者你只是为完成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评价。设置评价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在评价过程中及时获得一些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信息和创作的源泉,以及激发他们的思维,是有一定针对性的。
  3.准确把握评价的时机与环节
  评价时机的是指教师根据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随机进行评价。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好评价的时机,设计好评价的环节,那么评价的目的性就会很明确,评价就更具时效性。
  4.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树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幼儿的美术作品反映的是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创作过程也是孩子情感表达的过程。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不同是很显然的。因此,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师只有把握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才能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用符合该年龄段绘画能力发展规律进行客观的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长期发展。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纲要》中要求我们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作为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要重视评价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采用对幼儿有利的评价形式与方法。恰当地利用好评价这个环节,真正发挥评价这一环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促进与发展作用,真正实现促进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陈娟.优化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策略探究[J].幼教天地,2014(3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